聊聊最近几个月的所做所想

好久不见

掐指一算,得有三个月没更新了吧,真是鸽了好久,在此向为数不多的忠实读者道个歉。

还记得之前,有一老哥在公众号留言「希望可以更新频繁点」,我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努力做到月更/双周更,然后现实还是打脸了。

要不是昨天好友在群里说到公众号没更新了,我都差点忘了我还有个博客/公众号。

所以,我又来填坑了,这篇算是开个头,以后争取定期输出点东西(说到做到)。

东西冲徒步

嗯,六月的主题是作死和休养。

在好友的怂恿之下,本「人工干电池」开始了一次东西冲穿越之旅。

本以为选择台风天徒步,会是阴雨/阴天,一路会比较舒服,实际上却是暴晒异常。而且第一次徒步,经验不足、装备不足的情况下,我就成了队伍中最拖后腿的那位了。

东西冲

旅途到了中程,我的腿就开始不听使唤,抬脚落脚犹如绑着巨大的秤砣,举步维艰。每次队员都了补给点休息,静静地看着我还在慢慢爬,就莫名喜感。

汗如雨下的时候,我也想过放弃。但是啊,偏偏这天是节假日,一艘快艇都没有。无路可退,那也只能厚着脸皮,在好友、队友和领队的帮助下,一点点前进,硬生生推迟了队伍的返程时间。

回到市区之后,整个人都虚了,本来大夏天进个商场吹空调是件很舒服的事,却差点把我吹得人没了。赶紧找了家椰子鸡补了补能量,才慢慢缓过来。

晒伤

令人头秃的答辩

七月份的尾巴是答辩,八月份的前奏也是答辩。

自从进入 7 月,大家基本都在准备晋级答辩,很多人(包括我)被折磨得早起晚睡做 PPT,而且怎么做都不满意。

对于答辩,大家的普遍感受是「折磨」,绞尽脑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补和包装,有人的在过程中涅槃升华了,有的人崩溃了。

相比之下,网宿之前的晋升就省心多了,由领导提名,个人只需要补充文字材料并申请,花费时间不会超过一周。

个人认为:大多数时候,每个人的工作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,也有很多是被安排的任务,要从中梳理中一个完整的故事确实是比较耗费脑细胞。为了晋级,一个个都在往造新轮子方向靠,即使有开源且成熟的方案,也未必会采用,解决了 A 问题又引入了 BCD 问题,反正有东西讲能圆过去就行,那些踏实做事的反而陷入了僵局。

那该如何去评判这样的晋升机制呢?在宏观上,这套晋升机制是相对公平的,能让大家在标准相对明确的前提下竞争;但具体到每个部门/岗位时,上下浮动的空间又是相当大的,个人的晋升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评委的技术倾向、评委对答辩者工作的熟悉程度,也许还受一些人际关系的影响。

技术债务引发的思考

自从来了鹅厂,工作的主旋律便是「清偿债务」。

几乎所有业务要想生存,都不得不经历一波野蛮生长阶段,这个时候生存是第一位的,哪里管得上积累多少技术债务,更别谈后人的维护成本。一旦业务稳定下来,并且在持续扩大时,之前积累的各种技术债务就得还了。

出来混总是要还的,只不过还债的已经不是欠债的那一位。

最近在做一些上云相关的清偿债务的工作,我发现:人总是容易犯懒和犯蠢。

比如大多数时候,给了操作文档但用户偏偏懒得看,或者跳跃式阅读,然后产生一堆的问题。这就迫使一系列自动化工具的诞生,比如自动扫地机、自动洗碗机等等。

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三步:打开冰箱、把大象塞进去、关好冰箱

如果工具不能完全自动化,尽量不要让人有超过三个的操作步骤。步骤越多,用户在每个环节产生的分支情况就越多,误操作就越多,产品体验将是非常的糟糕。

一些新的机会

之前开发过一个「AI Pocket」的小程序,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运行 TFJS 做一些模型预测。

曾经也有想过,可以基于这种模式,做一个付费的小平台,给一些有营销需求的厂家提供模型预测能力。终究还是逃不过一个「忙」字。

最近,有朋友想做这方面的创业项目,通过开源项目找到了我,希望可以一起合作甚至出来创业。

这段时间,元宇宙的概念炒得很火,AR/VR 的热度也逐渐起来,各大公司纷纷入局:字节跳动收购 VR 公司 Pico、苹果也计划推出 VR 头戴设备。

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,没有人能拒绝一边做热爱的、有趣的事,一边把钱赚了。只不过,曾经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经历的我,现在很难再头脑发热一把梭了。毕竟创业应该是水道渠成,而不是像「博一博,单车变摩托」这样高风险的事。

韭菜的理财尝试

前几个月,把币市里的仓位清了之后,就一直没动过。

上上周,我这个老韭菜看着行情在转好,心痒痒就尝试了一把合约,在低点做多 ICP 小赚了一笔。只是好景不长,上周我又手贱做多了狗币,结果行情急转而下,现在濒临爆仓。

虽然都说合约是赌博,但其实如果倍数设置合理,也可以做到不爆仓,达到「四两拨千斤」的效果。读者可以自行探索,切勿赌博。

生活生活

前几天压马路的时候,女朋友问我现在的生活感觉怎么样。我想了想,发现很难用只言片语概括现状。

小日子过得也不算紧巴,但如果要打算得更长远一些,终归还是有些令人头秃的烦恼。比如房、车、小孩以及工作的持久性等等。

Coding 其实还不错,是一项集「设计」和「制造」于一体的工作。因制造成本低,只要有电脑就可以开始天马行空的创作,可以快速试错。

也是因为软件开发的试错成本低,软开的平均迭代周期要远短于涉及到硬件的开发,需求制定/需求变更也相对随意一些。相信开发同学都有过「开发速度赶不上需求变化速度」的怨念。

那么于我而言,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如此:此处省略几百字

挖坑填坑

考虑到最近有比较多的人对「AI Pocket」、Docker 集群、对象存储感兴趣,后面打算再出几篇相关文章填填坑。

嗯,今天就先这样吧,晚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