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港生娃是一种什么体验

准确地说,这是一篇在香港陪产体验文。

前言

今年三月份,我们心血来潮提交了香港高材身份的申请,四月顺利下签后,开始了赴港生娃之旅。因为前期一直打算在成都生娃,所以产检也都在内地公立医院,去了香港之后发现蛮多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,这种感受还挺奇特的。

建档产检生娃体验

全民免费医疗

第一个大不同的是内地和香港的医疗保障体系,香港没有“社会医疗保险”这个设定,他们主张的是“全民免费医疗”:政府资助大部分公立医院服务,香港居民(不管是永久还是非永久)就医时只需要支付象征性的费用。

以怀孕生产为例,我们在香港公立医院就医时,没有挂号费、产检费等一系列费用,如果最终在香港公立医院生娃,顺产情况下也只需要付几百港币。

当然,所谓的“全民免费医疗”仅限于公立医院,私立医院的收费就比较贵了。但公立医院的资源有限,而就医人数又很多,经常出现需要排队等设备或等药品的情况,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给自己买商业医保,然后去私立医院看病。

建档过程繁琐

在大陆建档,一般只要挂上产科号,在孕周合适的时候拿上身份证到医院就行,整个过程不会有太多阻塞点。但在香港不同,孕妇想要在医院建档定床位,一般要先去家计会开怀孕证明和转介信,还要准备地址证明文件,到了现场之后还要在各个窗口来回转,期间涉及多次的人工录入信息、等待及确认环节,整个过程要花几个小时。

像东区医院的流程就更繁琐了:第一次要先约姑娘(香港把护士叫姑娘)时间,然后再约见医生时间,见了医生之后还要开检查,之后才有可能建档。

问诊体验差异

在成都,每次见医生的时候,诊室里都有好多人:医生、护士还有好多孕妇挤在一间房,有的在面诊,有的在检查,场面较混乱也没有太多隐私性可言。实际分配给每个孕妇的问诊时间很短,像我们一般聊几分钟就结束了。

但是香港这边很不同,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,一个医生同时只接待一位孕妇,每个人分配的时间很充足,问诊会问得比较详细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威尔斯亲王的产科医生给胎儿做了 B 超后,发现头围有些小,觉得不放心就反复测了几次,然后还请了其他医生帮忙看。最后很认真地告诉我们:虽然头围偏小,但是在正常范围内。

但话说回来,正是因为每个孕妇的接待时间长且不固定,后面的人就得一直等着,没有办法按照约定的时间问诊。我们在公立医院排的号是 10 点- 10 点半,但实际快中午1点才进诊室,在私立医院约定时间是下午 4 点,实际快 6 点了才排到。

生产陪产感受

香港公立医院提倡顺产和母乳喂养,无痛很难打上。我们在威尔斯亲王医院问诊时,医生一直在强调不保证能打无痛。建档之后,医院还给我们安排了一些线上线下的课程,主要是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。有朋友是在公立医院剖的,住院的那几天还要自己带娃,可以说很艰难了。

私立医院就很不一样了,孕妇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剖或者打无痛顺产,而且疼痛管理挺不错的,主打就是一个不舍得让你痛(其实是舍得用药)。住院期间,宝宝全程由医院照顾,同时也会安排一些课程帮助新手爸妈上手。

私立医院一般可以选择陪产,我们当时就是选择的陪产套餐:在宝宝出来前,家属可以进去陪着,见证宝宝的出生,并且合影留念。

当时护士让我换好防护服在外面等着,说是到点了会有护士叫我进去。眼看着时间都过了还没来人,我就开始有点慌,担心他们把我给忘了,担心小白在里面会不会遇到困难,所以才没人来叫我。

一多想就会止不住想得更多,开始后悔来香港这一趟。好在虽迟但到,一个会讲普通话的护士过来找我,带我一路避开各种障碍物,来到小白旁边。

虽然说是陪产,但总共也没待多久,主要目的也只是和她说话解闷。过了十来分钟,在医生和助理们的努力之下,宝宝就顺利出生了。护士抱着很小很小的她过来,然后就是合影留念,再然后就把我领了出去。

想到手术室里那么些仪器在滴滴作响,又看着保温箱里东张西望还会 Wink 的小家伙,真的觉得小白很不容易,也感慨生命很神奇。我们从此也进入了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的人生新阶段。

新生儿登记

在内地出生的新生儿登记过程,我不是很了解。但一般来说,在内地准备办证件的照片时,有很多线上工具(小程序)可以用,从拍照到出回执完全线上 DIY 就可以。在香港就挺不方便,需要到照相馆照相,或者发图片给他们处理才能出回执。

香港逗留感受

食住行

在香港的那段时间,吃饭一般就选酒店附近的小店,比如各种冰室,而出镜率高的就是“叉烧”和“滑蛋”。也吃过网上风很大的名店,但体验下来只能说是“一般般”。点外卖一般选 Keeta,餐具需要付费才提供(为了环保),配送方式一般是走路或骑自行车,如果选得店铺比较远,那就是“有排等”。

香港的酒店设施相对内地来说比较陈旧,房间小且内部设计有点过时,最令人费解的还是“为什么 WIFI 每隔 2 小时就需要重新连一次”。说到酒店,有位保洁和我们讲,香港的厕所排水是用的海水,而正常用水是从深圳来的,真是 Amazing 啊!

公共交通倒是挺方便的,出行基本可以靠公交地铁+走路。而且也可以在香港使用高德、滴滴打网约车,不过价格相比内地是真的贵啊,那几天光打车就花了 1k+。

服务态度一般

香港的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,貌似都很一般。尤其是出租车司机的态度,这一点内地和香港居然做到出奇的一致。

一开始我以为是歧视,后面有网友说他们是一视同仁,无论是面对香港客户还是内地客户,普遍都是一副爱来不来的态度。

老龄化明显的

香港的老龄化是那种肉眼可见的明显:在逛商场、超市的时候,可以看到很多年纪比较大、头发花白的工作人员,和内地(尤其是一二线城市)差别太大了。

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注册 HAGO 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还是求助的一些大爷大妈志愿者;产检抽血的时候,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护士采血(一脸问号)。

结尾

因为距离从香港回来已经好几个月了,很多当时觉得有趣的事情,现在也印象不深了。在香港生娃可以说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体验,至于说未来宝宝会有多大的竞争优势,以及以后是否要定居香港,倒还没想这么远。

虽然香港现在经济地位不如以前,但香港身份还是有些用处的,像在长桥等券商开户、跨境支付、Web3 等方面还是发挥了优势作用。

一些有用的文章

如果对香港身份、香港生娃详细攻略感兴趣,可以参考这些文章:

  • 怎样在一个月内获得香港身份
  • 怀孕8个月勇闯香港医院建档(建档资料篇)
  • 怀孕8个月勇闯香港医院建档(公立医院篇)
  • 一天定好香港法国医院床位(产检突然开盲盒)
  • 香港法国医院剖宫产日记(一)
  • 香港法国医院剖宫产日记(二)附账单
  • 港宝证件半天办好及带娃历险记